上期的长流程和短流程钢厂讲解过后想到有一个话题可以接着讲,因为它是现在长流程钢厂和短流程钢厂布局
上期的长流程和短流程钢厂讲解过后想到有一个话题可以接着讲,因为它是现在长流程钢厂和短流程钢厂布局发生明显的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那就是:产能置换.
概念最简单啊:利用市场化和法制化手段推动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
因为看视频的可能很多是新人,有些术语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简单讲一下几个术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角色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对供给侧的区域结构、产业体系、投入结构等等一系列方面做整改,来提升有效供给,平衡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还有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是:产量和产能.产量是已经制造出的量,产能是可以制造出的量.化解过剩产能就是化解生产能力.
产能置换的理想状态是:产能一定不可以增加,只可以通过用把合规的现有产能淘汰,换成同等或者更少的优质产能
首当其冲的是环保.钢铁生产是我国的碳排放大户,长流程钢厂炼钢高炉转炉污染物的排放太高,肯定是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的.置换成短流程电炉碳排放就少的多.俗话说:钢铁产能一置换,环保压力小一半
其次,高炉转炉的重要原材料是铁矿石.铁矿石....懂得都懂.短流程的电炉就不样了,它的主要原材料是废钢,废钢我们在行啊.20年,我国废钢利用总量大约为2.6亿吨,相当于替代大约4.1亿吨62%品位铁精矿,而2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11.7亿吨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钢铁在炼制过程中,不同的温度能生产出不同的产品,但是高炉转炉并不方便控温,电炉这方面优势大得多,符合国家提高钢铁行业科技含量的要求
但这些主要是高层提出要产能置换的原因,那么企业为何需要顺应进行产能置换呢?
首先,产能置换强制吗?并不,相反的,因为产能置换不仅涉及旧设备拆除,还有新设备建造,是笔非常大的投入,所以要不要实施产能置换,怎么置换都是需要企业前期做好调研的
首先是2005年提出的《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这个要求大多分布在在降低能耗,和产业技术和产业布局的升级,所以具体细则也是重点围绕这几块.而对于产能这块的要求描述是: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能够准确的看出当时对于产能方面的措辞还是比较缓和的.
而2012年发布的《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中,对于产能的要求为:有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企业,须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到了2013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超过标准矛盾的指导意见》,从题目的“严重超过标准”已经可以感觉到对于产能问题的已经是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了.而意见中对于产能的要求是:严禁新增产能项目.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之前对于产能的要求其实大多分布在在落后产能的淘汰上,而这一个文件已经把目标投向了新增产能的限制上,而且态度很坚决,是“严禁”
紧接着2014年又提出《部分产能严重超过标准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办法》中要求:严格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要求,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势头.《办法》中同时规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淘汰产能和新增产能之比不能低于1.25,别的地方实施等量置换.这里有两点需要非常注意,第一已超越国家明令淘汰期限等落后产能不能用于产能置换,还是只能淘汰,第二就是,除了环境敏感区,别的地方几乎还是以等量置换为主,并没有提及其他要求;
到了17年,工信部发布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中提出,环境敏感区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别的地方实施减量置换,.能够准确的看出,相较于2014年的:别的地方等量置换,2017年已经在强调“减量”了,但是这里依然有空子,比如1.000000001:1也算减量吧
然后就是去年六月一日开始实施的新版《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在17年的旧办法实施以来,经过深刻的工作总结,有关部门发现:低了,产能置换比例还是低了;另一方面幺蛾子太多,打擦边球、玩儿数字游戏的,一番操作下来,有些地方产能不减反增.有关部门痛定思痛,把第一版试水出来的问题在这一版纷纷做了修正,缺哪儿补哪儿.漏哪儿堵哪儿.别的不说,先把置换比例提上去:除具体标注的特殊情况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置换比例不低于1.5:1,别的地方不低于1.25:1.注意这里说说的是大气污染防止重点区域,不再是单纯的环境敏感区.简单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和环境敏感区那得是个包含关系.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包括环境敏感区以及(汾渭平原以及其他2+26大气通道城市)
而且为避免又被钻空子,现在各种条条框框加起来,一句话总结就是:动设备,必置换.修改扩都是
所以回答前面的问题:不置换会怎么样:纵观几个文件的发展更新我们大家可以看出,产能置换的限制是越来越严,比例是慢慢的升高,辐射范围是越来越广.所以当一件事整体呈现一个收紧的状态,当然是早置换早安心,拖的越久可能后期难度就越大,代价也越大.拖到最后要么就是花更高的代价进行置换,要么没能力置换但是自身条件还行就可以和大厂谈兼并重组,自身条件没人看得上的话就只能出让自己的产能给别人,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能够理解为:套现.最差最差的就是,拖到最后,因为设备老化,不符合标准要求等等被评为落后产能.落后产能不能置换,就只能被淘汰了.所以,利弊放在这,权衡还得看每个企业自己的情况.